4月18,“追梦中华·奋进新江苏”2024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世遗小镇巴斗村,亲眼目睹了这个美丽的黄海之滨小渔村的发展历程和生态旅游的魅力,详细了解这个美丽宜居的小渔村的历史及和谐共富的“巴斗模式“。

巴斗渔乡地处黄海之滨弶港镇,东临黄海,坐拥85公里,海域面积95.69万亩,是东台市唯一的海洋渔业镇,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主阵地和主战场,素有“苏北小香港”之美誉。

巴斗素称滩涂之都,贝壳之乡,是全国贝类重要产区。巴斗盛产的鱼类、贝类、虾类种类繁多,达一百多种,文蛤、泥螺均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荣获两个地标产品的村居。

200多年前,巴斗渔乡所在地还是一片海,最初人们来到这里以打渔为生,1946年正式定名为巴斗村。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带领下,围绕共同富裕、幸福共享、初心共传、和谐共生打造“巴斗”品牌,形成“金色巴斗”、“红色巴斗”、“蓝色巴斗”、“绿色巴斗”,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和样板。

巴斗村因一种叫巴斗的容器而成名,巴斗红色底蕴、人文底蕴深厚,巴斗村是中国人民海军的起锚地,巴斗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海上革命抗日根据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号子、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排斧、板坞等在这里传承。全村目前为止仅有203户,669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5.5万元,村集体积累累计高达120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2亿元。

传承红帆精神,紧跟时代步伐,打造以海产品养殖生产、观光旅游(农旅、红旅、渔旅)、“小海鲜”特色餐饮、“海滨风情”民宿等多领域、多产业融合的一体式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富共享、共建共传、和谐共生的“巴斗模式”。

1980年以来,靠海出海,既联船组队,又包船到人,创造了共富的“第一代”模式。村党总支干了2件事,大集体带头引导渔民出海捕鱼,做到了互帮互助,又大大提高了渔民出海捕捞的安全性。78年改革开放后,产业转型,包船到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捕捞鳗鱼苗。当时沿海掀起捕鳗鱼苗热潮,针尖大的鳗苗一尾就卖到数十元,价格贵过黄金,因而获得“软黄金”之称。

2000年以来,主要靠海耕海,既围海养殖,又领证包域,创造了共同富裕的“第二代”模式,2010年,国家号召减船转产,从原来的100多条渔船,减到20多条渔船,转型发展养殖业,2012年条子泥海域围海,渔民养殖的面积大幅度减少,村党总支通过挨家挨户的宣传活动,于2013年成立“东台市众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整合的2400亩滩涂资源,开发“小白虾、梭子蟹、青蟹”高涂混养项目,人均分红在2万元左右。

2021以来,主要靠海玩海,既搞渔旅又搞红旅,创造了共同富裕的“第三代模式”。巴斗村共同富裕走出了“两条路”。一是村敢“闯”,成立巴斗文旅公司,领着群众富,主要是搭建了产业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二是群众敢“首创”,成立共同富裕引导资金,由村干部带领、29个党员带头、6名大户带动,众筹共同富裕引导资金1000万元,把“短期性活动聚人气、长期性致富项目补功能”落到实处、富到百姓。

备注

“追梦中华・奋进新江苏”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访行是由中国侨联指导,江苏省侨联主办,常州市侨联、徐州市侨联、盐城市侨联承办。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典、德国、南非、法国、委瑞内拉、埃及等国家18个海外华文媒体及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省内媒体将深入常州、盐城、徐州等地,通过实地对企业、文化参访,了解新江苏的“强富美高”,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传播江苏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