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加中笔会大讲堂于3月21日在云上举办了第十二次大讲堂活动。著名作家、编剧、加中笔会会长孙博以自己的作品为例与大家分享了各类影视剧本的写作技巧,以及编剧基本功修炼秘诀和作为一个小说家“触电”20年的心路历程。

人的照片上写着字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本次讲座为庆祝加中笔会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全程两个半小时,吸引到全球各地众多文学爱好者踊跃参加、热烈讨论。活动由静语副会长策划,公关部长玛莎主持,发展部长叔丁提供云上会议技术支持,宣传部长施定柔负责宣传,文创部长宋曦阳设计海报,副会长雪犁负责摄影。

男人的照片上写着字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主讲人:孙博)

主讲人孙博现任加中笔会会长、加拿大网络电视台总编辑、加拿大多元文化媒体联盟副主席。1990年从上海移居加拿大,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出版长篇小说《中国芯传奇》《回流》《茶花泪》等十多部著作,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日文。发表影视剧本《李庄的四月天》《还你一个拥抱》《中国处方》《中国创造》等,担任30集电视剧《错放你的手》编剧,导演电视系列片多部。

女人的照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主持人:玛莎)

孙博首先聊起了自己的入行经历。1990年底,他从上海来到加拿大,开始了自己的海外生活,先是在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做访问学者,随后在多伦多的《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担任新闻编辑。工作之余,他开始尝试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并于2000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男人三十》。次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茶花泪》出版。该书以细腻的笔调、悲剧的人物和极致浪漫的情节引起影视界的关注,有导演和制片人洽谈改编事宜。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回流》和《小留学生泪洒异国》,均受到影视公司的青睐。其中,《回流》被视为中国第一部表现“海归派”回国创业的文学作品,迅速被上海电影集团下属的影视公司买断改版权。上海电台还将《回流》改编为广播剧播出,获得广泛好评。

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05年,孙博的创作生涯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著名导演吴天明(1939—2014)邀请他撰写一部关于中关村海归题材的电视剧。吴天明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杰出代表,曾执导《老井》《人生》《变脸》等经典影片,并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吴导的邀请给了孙博莫大的信心,毫无编剧经验的他决定“触电”,从此一发不可收。

人在喝饮料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为了写好剧本,孙博与合写者曾晓文查阅了数十万字的资料,并三次前往北京体验生活。经过一年的努力,三易其稿,共写了50万字,定稿30万字。

遗憾的是,由于资金未到位等原因未能开拍。几年后,他们又对本子做了较大的修改,突出“中国创造”的主题。这部命名为《中国创造》的20集电视剧本,于2010年底发表在《中国作家》影视版,翌年获得了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以及北京市广电局优秀剧本奖。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在桌子边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中国创造》很快被国龙联盟投资公司看中投拍,他们两人又亲自改编本子,最终定名为《错放你的手》。该剧共30集,2014年首播,导演为曹保平,主演是罗晋、童蕾,被誉为电视剧版的《中国合伙人》。

男人们站在一起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12年,孙博告别了工作20年的传统媒体,创办了新媒体“加拿大网络电视台”(365netTV.com),并担任多部电视系列片的总策划和导演。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影视行业,作品丰富、成果喜人、堪称“获奖专业户”。

电影剧本《中国处方》获得第一届英雄儿女杯电影剧本三等奖、粼国剧本创意大赛优秀奖和首届世界华人影视优秀改编奖。28集电视剧本《中国芯》(与曾晓文合写)获得粼国剧本创意大赛三等奖。

墙上的海报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23年到2025年,孙博共有三部电影剧本入围、获奖,其中《还你一个拥抱》获得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优秀剧本奖。《返璞归真》获得第八届中加国际电影节剧本大赛一等奖。《李庄的四月天》入围第三届《中国作家》阳翰笙剧本奖。此外,他还创作了60集微短剧《妈妈,我回家了》,并获得“美中作协杯”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集文学剧本大奖赛优秀奖。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经过20年的“触电”,孙博在影视剧本创作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的辛勤笔耕不仅没有让吴天明导演失望,更通过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告慰了吴导的在天之灵。

聊到各类影视剧本的写作技巧,孙博认为,编剧作为连接文字与影像的桥梁,对故事的呈现起着关键作用。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编剧在构思的时候要尽力追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才能给观众带来感动和惊喜。他以《中国处方》为例向大家解读电影剧本的三幕结构,指出一个好的电影要具备叙事紧凑、视觉丰盛、角色感人、高潮迭起等四大特征。

1

接着,他又从电视剧本《中国创造》的故事结构、人物关系入手,介绍长篇剧集的写作技巧。不同于分秒必争的电影创作,电视剧有充足的篇幅来铺垫故事,可以容纳多线叙事、可以反映人物群像,但也容易出现内容注水、剧情拖沓、同质化严重、口碑崩塌等问题,如何把控节奏,制造悬念,推动反转是编剧的重要功课。

电影剧本《李庄的四月天》是孙博首次接触历史题材,他以对白为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创作中频繁使用的技巧:何时点题,何时呼应,如何埋伏笔,如何发掘最新史料表现人物细节等。

文本, 信件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长期站在新闻工作第一线的他,擅长捕捉海内外热点题材。东西文化交汇的背景又给了他新鲜的视角。在如何选题这件事上,他建议大家不拘一格、涉猎多种领域,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度采访、反复推敲。关注重大题材的同时,也要探索小人物的命运,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的故事。

针对近年开始高速发展的微电影和微短剧,孙博分别以自己创作的微电影剧本《蹭饭》和微短剧剧本《妈妈,我回家了》为例,向大家传授这两种新兴体裁的创作方法。他指出微电影因其篇幅短小精悍,创作时要聚集核心、避免分支、在情感上要在短时间内打动观众,要注意视觉与对话的平衡分布。而微短剧的关键技巧就是提升爽感,除此之外,快节奏、多反转、高密度、对话简洁、视觉冲击力强和系列化设计也是加分项。

孙博同时指出,大量刷片是编剧的基本修养,要不拘题材、地区的局限,多看获奖作品,多看高口碑作品。与此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剧本写作理论。布莱克·斯奈德的《救猫咪》系列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是业界备受好评的理论书籍,针对剧本创作既有一整套的方法论又具备很强的实操性,建议大家反复阅读。

图形用户界面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穿着西装笔挺的男子与配字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讲座结束进入互动环节,分享会掀起了另一个高潮,玛莎、静语、雪犁、施定柔、瘦灯等人纷纷提问请教。

当问到编剧如何处理剧本最终未被投拍而形成的沉没成本时,孙博坦言这是行业圈里的最大风险。鉴于影视投资的高不确定性和政策风控的频繁变更,编剧经常处于弱势地位,创作成果容易被剥夺篡改。他建议大家多多尝试工作量不那么庞大的电影剧本或微短剧本,而不要轻易损耗元气,投入到长篇电视剧这种耗时多、竞争大、话语权低、项目夭折率高的创作之中。

面对近年异军突起的AI风潮对剧本创作的影响,以及将来有否可能被ChatGPT或DeepSeek取代,讨论更加热烈。孙博认为写作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而AI创作缺乏真实人生的体验,更多基于已有数据的重组,很难突破惯用范式,实现颠覆性的创新。他自己曾尝试过用AI写作短散文和微小说,到目前为止,写出来的东西通俗浅薄,模仿严重,在艺术深度和感染力上无法超过作家的独创表达。而用AI可以帮助收集资料,拓展想象的空间。

男人在笑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提问者之一:瘦灯)

从新闻编辑到小说家,再到编剧和导演,孙博始终保持着对故事的热爱与执着。30年的创作生涯是一个不断探索与突破的历程,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更通过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了无数感动与思考。未来,他将继续在影视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笔触书写更多动人故事,为华语影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图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加中笔会电邮:jiazhongbihui1995@gmail.com

(撰文:施定柔;摄影:雪犁;海报设计:宋曦阳)